您现在的位置: 千年健 > 千年健主治 > 正文 > 正文

老中医为何把酒看作宝ldquo酒r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0/8/5 10:16:07
白癜风早期症状 http://m.39.net/pf/a_5898921.html

“酒运用到医药上由来已久。早在二千多年前的《黄帝内经》十三方中,记载用酒治疗疾病的就占有五个方子,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的“醪醴”,《素问·缪刺论》的“左角发酒”、《素问·腹中论》的“鸡矢醴”、《灵枢·经筋篇》的“马膏膏”法、《灵枢·寿天刚柔篇》的“寒痹熨法”等,以上五个方中,都用到酒。”

酒,通常用作筵席上之饮料,而运用到医药上,却由来已久。

早在二千多年前的《黄帝内经》十三方中,记载用酒治疗疾病的就占有五个方子,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的“醪醴”,《素问·缪刺论》的“左角发酒”,《素问·腹中论》的“鸡矢醴”、《灵枢·经筋篇》的“马膏膏”法、《灵枢·寿天刚柔篇》的“寒痹熨法”等,以上五个方中,都用到酒,其中不仅有内服剂,而且还有外用法,这对后世医学用酒剂治病的发展,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点击图片可直接购买美酒

壹伤寒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汤主之张仲景在《内经》的基础上,他在著《伤寒杂病论》里,记载用酒的方剂有很多种,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篇》载:“伤寒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汤主之”。炙甘草汤方是用清酒及水同煎的,清酒即米酒之陈香者,取酒以宣通百脉,流通气血,使经络畅利并引诸药更好地发挥作用,气血和,经隧通,则阴阳得平,脉复而心悸自安。

多年来,老中医在临证时,对用炙甘草汤加酒煎与不加酒煎,曾多次作了比较,感到其疗效确有差异。

适当地选择运用,不可拘泥

再有如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载:“手足厥寒,脉细欲绝者,当归四逆汤主之。若其人内有久寒者,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”。此方加清酒同煎者,以其助诸药活血而散久寒也。又如《金匮要略·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》说:“胸痹之病,喘息咳唾,胸背痛短气,寸口脉沉而迟,关上小紧数,括蒌薤自白酒汤主之。”“胸痹不得卧,心痛彻背者,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。”以上二方,均以白酒为药,方中所称之白酒,据《千金方》《外台秘要》谓:“白酒即米酒之初熟者”,米酒即今之醪糟。现市上所售之白酒,也称烧酒,但在临床运用上很不一致,有用高梁酒的,有用绍兴酒的。但在用途上,应根据病情、体质、天性等不同情况适当地选择运用,不可拘泥。

点击图片可直接购买美酒

可以和血止血,亦可以暖宫调经

又如《金匮要略·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》载:“师曰:妇人有漏下者,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,有妊娠下血者,假令妊娠腹中痛,为胞阻,胶艾汤主之。”胶艾汤方用清酒以行药势,与全方合用。

可以和血止血,亦可以暖宫调经,更可以治腹痛、安胎儿,所以本方为妇科中常用的有效方剂。

酒能行血,红花能活血止痛

再如《金匮要略·妇人杂病脉证并治》载:“妇人六十二种风,及腹中血气刺痛,红蓝花酒主之。”药用红花一两,酒一大升,煎减半,未止再服。按本方亦用酒,以酒能行血,红花能活血止痛,二药合用,则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也。如遇妇人因风寒而致闭经腹痛,或月事愆期,少腹冷痛者,常用此方煎服,或用红花一两,高粱酒一斤,浸后早晚各服半两,(具体剂量灵活掌握)常能收到满意的效果,此方价廉药美,诚良方也。可惜现在有的临床医生已很少用了。

民间常用红糖烧酒隔水炖暖内服,以治脘腹受寒冷痛,往往获效,因红糖甘温,酒性大热,温通血脉,亦即取甘者缓之,热以疗寒的旨意。

酒主“行药之精”

平时常遇头晕耳鸣失眠健忘,腰酸乏力,脉象沉细的患者,余常嘱以核桃肉用黄酒隔水蒸后服,一日二次,效果也很好。我国明代著名的医药家李时珍,在《本草纲目》里载:核桃有“补气养血益命门”等功效。《名医别录》载:酒主“行药之精”。以核桃温热,酒能通血脉,两药合用,则补气养血,益肾治虚,相得益彰。

对风寒湿痹患者

根据其风、寒、湿邪的偏胜,正气的强弱,气血的盛衰等不同情况,可用蠲痹汤加减,药用羌活、防风、姜黄、当归、赤芍、黄芪、生姜等为基础方。如风偏重者重用防风、海风藤、秦艽、五加皮等以祛风为主,寒偏胜者加干姜、桂枝等以祛寒为主;湿偏胜者加生苡仁、苍术、萆薢等以化湿为主,上半身关节痛者用羌活,下半身痛者用独活;腰部酸痛者加川断、狗脊,杜仲、桑寄生;正气不虚者可去黄芪;病久气血两虚者加益气养血药。

另外,如乌梢蛇、青木香、威灵仙、千年健、牛膝、防己等均可适当选用,以上药物,剂量可以根据具体病情灵活掌握,并嘱用高梁酒浸后常服,夏天浸两周,冬天浸三周,或者将药及绍兴酒放在砂锅内密封盖紧,隔水蒸煮三小时,然后滤去渣滓,即可服用。但酒宜选择质量好的一种,便于存放,否则易于变质失效。这样辨证用药浸酒,服后多能获效。但对热痹一证,不宜用酒,药以水煎为妥。根据药理学报道,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,常需酒、乙醇中提取,如五味子水煎不及乙醇中提取好,丹参煎剂不如酊剂等等,所以目前新药(包括部分中药为原料)以酒、乙醇中提取为多。

“少阴病,咽中伤,生疮,不能语言,声不出者,苦酒汤主之。”

米醋又名苦酒,如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说:“少阴病,咽中伤,生疮,不能语言,声不出者,苦酒汤主之。”药用苦酒之酸,取酸以收之,收敛咽疮。配半夏之辛,取辛以散之,配鸡子甘,取甘以缓之,以发声音,以缓咽痛也。醋,还可以用于防治某些疾病,例如冬春季节,感冒、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较易发生,怎样进行预防?除了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和服用某些必要的药物以外,用食醋熏蒸房间,消毒效果很好。实验证明,食醋熏蒸房间杀灭流感病毒确有明显作用。醋,还可以防治痢疾,在夏秋痢疾流行季节,可以常吃些醋,以增加胃内杀灭痢疾杆菌的力量。根据中医“蛔虫得酸则伏”的理论,用醋可解胆道肠道蛔虫病的绞痛,以蛔虫得酸则也。

酒,经口服后,可由胃、肠直按吸收,进入血液,迅速遍布全身。就拿治疗“冠心病”来说:因为酒在体内吸收快,进入血液,通过心脏,促使心跳加快,有促使冠状动脉扩张畅通,并能使侧枝循环的形成。从而使冠状动脉血流畅通,结代脉(早搏)随之消失。近代一些心血管专家,对“冠心病”亦主张饮少量粮食酒,例如啤酒等等,是有一定治疗作用的。

点击图片可直接购买美酒

酒,少量饮之,能使精神振奋,大量过量饮服,可致麻醉中毒

大量过量饮服,可致麻醉中毒,所以用酒治病,一定要根据各人的耐受性不同,而适当掌握其剂量,治病宁可小量开始,而后略予少量渐加。中医认为:酒,内服,一般都适宜于阴证、寒证、瘀血阻滞等证(药物炮制例外)。而对高热病人出血证、阴虚肝阳上亢证、消渴、癫证、狂证、药物中毒、婴幼儿、以及不服酒(对洒有过敏反应的人)的患者,应当忌用。所以少饮有益,过饮有害。近代用酒制的药品,名目繁多,不可胜数,如用于补益强壮的,有十全大补酒,首乌酒,杞子酒,多鞭酒等等,用于通治风湿骨痛的,如虎骨木瓜酒、史国公酒、冯了性药酒等等,还有临床上作健胃的如龙胆草制成的苦味酊,用于止吐的如姜酊等,用于治痢的如杨梅酒等。伤科方面,伤药亦常用黄酒送服等等。总之皆取其活血舒筋、行瘀定痛的作用。玖

酒能散寒滞、开瘀结、消饮食、疏通经络,调和营卫

酒,根据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载:酒能散寒滞、开瘀结、消饮食、疏通经络,调和营卫。《实用药性辞典》载:酒为通血脉,助药力要药。《中药学》(南京中医学院,编于年)载:酒,性味苦甘辛,大热,入十二经,功能和血通络,助药力,主治筋络挛痛等证。

酒,还用于中药方面的加工炮制,可以提高药效,减少副作用,或改变其功用,例如:当归酒炒更能活血,黄连酒炒善治目赤,黄芩酒炒专泻肺火,大黄酒制能行上部,清上焦积热,延胡酒炒能止痛行血。丸散酒服,可以加强作用,如薯预丸、大黄?虫丸、赤丸、当归芍药散、当归散、白术散、土瓜根散……,此外,中药醋炒,可入肝而收敛,兼有增强止痛的作用。如延胡醋炒,既能止痛又可止血,香附醋炒,肾丸气专入肝经等等,而目前的中药,炮制加工,很难道地,实感遗憾!

点击图片可直接购买美酒

综上所述,酒在医药上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,它可涉及到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伤、针灸推拿、中药炮制、预防等各科的部分适应病证。由此可见,酒的确是一味良药。自古至今,沿用已久。而现在有的中药书上,却把酒摒之于药物之外,未免太忽视了吧。

图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qiannianjiana.com/qnjzz/4068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0 千年健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