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里泄下药用以通导大便,消除积滞,荡涤实热,攻逐水饮。分为寒下、温下、润下等。泻下药中除润下药较和缓之外,其余各类都较峻烈,年老及体弱者慎用,孕妇和月经期勿用。没有实结症状的勿轻用。
泄下中药润下药
.火麻仁:别名大麻仁,麻子仁,甘、平,归脾、大肠经,有润肠通便之功。
2.郁李仁:辛、苦、平,归大肠、小肠经,有润肠通便,利水消肿之功。
火麻仁
攻下药
.大黄:别名将军,川军,锦纹。苦,寒,归脾,胃,大肠,肝,心经,有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解毒,活血祛瘀之功。生大黄泻下力较强,欲攻下者宜生用,入汤剂应后下,或用开水泡服,久煎则泻下力减弱,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,活血作用较好,用于瘀血证及不宜峻下者,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者。
2.芒硝,咸,苦,寒,归胃,大肠经,有泻下,软坚,清热作用,0-5克,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。
3.番泻叶,甘,苦,寒,归大肠经,有泻下导致滞之功,缓下.5~3克;攻下,5~0克,用开水泡服,入汤剂后下。
番泻叶
4.芦荟,苦,寒,归肝,大肠经,有泻下,清肝,杀虫之功,~2克,宜入丸散,不入汤剂。
峻下逐水药
.甘遂,苦,甘,寒,有毒,归肺,肾,大肠经,有泻下逐水,消肿散结之功,本品有效成分不溶于水,宜入丸散,每次0.5~克,醋制可减低毒性,外用适量生用。反甘草。
2.大戟,苦,辛,寒,有毒,归肺,肾,大肠经,有泻下逐饮,消肿散结之功,.5~3克,散剂每次克,醋制以减低毒性,反甘草。
3.芫花,别名老鼠花,头痛花,药鱼草,心,苦,温;有毒,归肺,肾,大肠经,有泻水逐饮,祛痰止咳,外用杀虫疗疮之功,.5~3克,散剂每次服0.6克,外用适量,醋炒以减低毒性,反甘草。
芫花
4.巴豆,别名江子,刚子,辛,热,有大毒,归胃,大肠,肺经,有泻下冷积,逐水退肿,祛痰利咽之功,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,以减轻毒性,内服0.~0.3克,多入丸散,外用适量。服巴豆时,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,以免加剧泻下,服巴豆后如泻下不止者用黄连黄柏煎汤送服,或食冷粥以缓解,体弱者及孕妇忌用,畏牵牛。
5.牵牛子,苦,寒;有毒,归肺,肾,大肠经,有泻下,逐水,去积,杀虫之功,3~0打碎入煎,散剂.5~3克,生用或炒用,炒用药性较缓。
6.商陆,苦,寒,有毒,归肺,肾,大肠经,有泻下利水,消肿散结之功。5~0克。
商陆
7.千金子,辛,温,有毒,归肝,肾,大肠经,有逐水退肿,破血消癥之功,~2克,制霜入丸散用。外用适量。
中医处方通便四物汤
生白术40克、肉苁蓉20克、生地黄20克、炒枳壳0克。水煎取液,早晚分服,每日一剂。5剂为一疗程,大便正常后再服疗程以巩固疗效。
功效;滋阴润燥,增液生津。
滋脾更衣汤
炙甘草20克、淮小麦60克、白术30克、黄精20克、大枣5克。水煎服,每日早晚各服50ml。服药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。月为一疗程。
功效:滋养脾阴,润肠通便。
白术
枳实导滞丸
大黄9克、炒枳实9克、炒神曲9克,茯苓、黄芩、黄连、白术各6克,泽泻6克。上药研为细末,汤浸蒸饼为丸,每日~2次,每次3~6克。
功效:清热祛湿,导滞通便。
泻下药助记歌诀攻下苦寒泻实热,痞满燥实肠阻寒。
芒硝软坚外消肿,大黄攻积功显赫,
润下郁李火麻仁,补虚润燥把肠滑,
便秘因于津液亏,恰当配伍效更佳,
峻下逐水应慎用,水饮内停服最佳,
巴豆性烈牵牛子,甘遂大戟与芫花。
猜你喜欢看
、当你怎么补,都补不进去,是你脾虚了,补脾4部曲2、改善脾胃,补中益气丸和归脾丸,哪个更好?可以一起吃吗?3、气不通则麻,血不通则痛,中医理气经典药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