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千年健 > 千年健产地 > 正文 > 正文

施一公创立高瓴资本加持,这家银行存款5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5/3/14 15:50:01

来源:新财富

作者:杜冬东

  在明星科学家施一公的光环加持下,诺诚健华很快获得VC/PE机构的助阵,成为“明星医药公司”。

  年,诺诚健华依靠一项爆款产品打开了局面,从近乎零起步做到年营收10.43亿元。眼下,账上“趴”着大量资金的诺诚健华,又计划在A股市场募资40亿元。

  硬核科技时代,科学家创业公司为资本圈火热追捧。在明星科学家施一公的光环加持之下,港股上市不过3年的诺诚健华(.HK)已成为“明星医药公司”。

  年4月13日,诺诚健华公告称,“公司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已获审核通过”。这意味着诺诚健华将完成A+H两地上市,成为百济神州()之后又一家登陆科创板的红筹药企。

  最新公布的招股书显示,诺诚健华计划在科创板募资40亿元。随着集采铺开,资本市场“用脚投票”,创新药企上市破发成为常态。年下半年至今,百济神州、迈威生物()开盘即破发,而过去10个月内,诺诚健华在港股市场的股价呈现断崖式下跌,已较最高点跌超60%。

  医药板块“倒春寒”下,面临股权结构分散、产品结构单一及频繁融资等质疑的诺诚健华,在科创板的表现会怎样?

  01

  施一公夫妇坐镇,高瓴资本成最大股东

 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,生物医药自带“高科技”的神秘面纱。外界对诺诚健华的高度   公开资料显示,诺诚健华由施一公和崔霁松等科学家共同创办。

  施一公在业内颇具盛名,年出任西湖大学创始校长之后更快速破圈。作为昔日的清华大学副校长,施一公目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、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、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、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(EMBO)外籍成员等诸多头衔。

  崔霁松则是全球医药研发界“大牛”,现任公司执行董事、董事会主席。据介绍,她曾担任过默沙东美国心血管疾病早期开发团队负责人,也是PPD旗下的保诺科技CEO和首席科学家,还是美中医药开发协会第一位女性主席。

  除了两位联合创始人,公司管理层多出自辉瑞(PFE.N)、葛兰素史克(GSK.N)、百时美施贵宝(BMY.N)、强生公司(JNJ.N)等豪门药企。

  这其中,执行董事赵仁滨是施一公的妻子,曾就职于强生公司,先后担任高级科学家和首席科学家等职,后来又在保诺科技担任药研生物学总监,是崔霁松在保诺科技的同事。

  招股书介绍,诺诚健华的创业最早可追溯至年,当年,施一公和严知愚合作创立InnoCare北京诺诚。年,瑞年投资收购了InnoCare北京诺诚的全部股权,瑞年投资是诺诚健华的全资子公司。经过一系列收并购,崔霁松和赵仁滨成为诺诚健华的主要股东。

  在前述大咖的加持下,诺诚健华很快得到一众VC/PE机构的投资助阵。

  年,诺诚健华完成由维梧资本领投的万美元融资。次年,正心谷、三正健康、益普资本等机构又进行了1.6亿美元的投资。

  年3月,诺诚健华在香港主板上市之后,股价涨幅超过3倍,这激起了施一公的驻马店老乡、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兴趣。年2月,高瓴资本与维梧资本认购诺诚健华增发的2.1亿股新股。同年8月17日,高瓴资本在二级市场上多次增持诺诚健华股份,持股比例上升至13.3%,跃升为公司第一大股东。

  最新公布的招股书显示,施一公并未直接出现在股东名单上,而是以联合创始人、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以及非执行董事等身份出现。他个人的持股或包含在妻子赵仁滨注册在维京群岛的SunnyView与RenbinZhao家族信托公司所间接持有的9.84%股份内。

  目前,施一公夫妇是诺诚健华第二大股东。年7月,诺诚健华的总市值一度涨至亿港元。粗略折算,二人的财富规模一度超过47亿港元。

  诺诚健华的股权比较分散,第一大股东是高瓴资本旗下HHLR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为13.85%;赵仁滨家族持股9.84%,崔霁松家族8.91%,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。因此,诺诚健华也在招股书上坦言,“未来有可能成为被收购对象,进而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”。

  对新药研发企业而言,创新药研发周期动辄十年,稳定的研发团队以及管理层至关重要。公司易主可能影响决策效率、对经营产生严重冲击。

  02

  靠一项爆款破局:

  营业收入从0暴增至10亿

  若从年注册成立算起,诺诚健华从零起步,到年收入10.43亿元,大致走过了6年时间。最终,其依靠一项产品在创新药市场谋得一席之地。

  年之前,诺诚健华的营收规模极小,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年。数据显示(表1),-年,诺诚健华的营收规模分别为.7万元、.7万元、.36万元、10.43亿元,同期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-5.5亿元、-21.41亿元、-3.91亿元、-.6万元。-年,诺诚健华主要收入来源于技术服务及检测试验,这些都属于“其他业务”。

  

  年12月,诺诚健华首款产品——选择性Bruton酪氨酸激酶(BTK)抑制剂奥布替尼(宜诺凯)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。这是一款口服药,主要用于治疗多种B细胞淋巴瘤。

  年,奥布替尼已覆盖多个城市的医院,当年12月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。同时,诺诚健华已在广州基本完成生产基地一期建设,该基地正在进行奥布替尼片生产准备。

  伴随首个产品获批上市,诺诚健华年的营业收入暴增至10.43亿元。当年,奥布替尼销售额为2.41亿元,销量为盒,销售毛利率达88.98%。不过,奥布替尼销售额仅占其总营收的一小部分,其当年之所以能获得10.43亿的收入,主要系与渤健公司(Biogen)就奥布替尼达成一项授权合作。

  年7月,诺诚健华与渤健公司约定,将奥布替尼在MS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除中国(含港澳台)以外区域内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独家权利授予后者。渤健公司为此支付了1.25亿美元首付款,诺诚健华于年度确认技术授权收入7.76亿元,这笔钱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74.49%。

  据双方约定,在达到合作约定的开发里程碑、商业化里程碑之时,诺诚健华还将获得8.亿美元的潜在付款,且有望获得潜在净销售额一定比例的特许权使用费。目前,奥布替尼治疗多发性硬化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美国、欧洲和中国开展。

  营收猛增后,诺诚健华的亏损也收窄至万元,但目前仍未盈利。并且,截至年12月底,诺诚健华还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余额35.6亿元。“未来一段时间,公司预计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并将持续亏损”。

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,全球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BTK抑制剂市场规模已从年的22亿美元增长到年的72亿美元,并将以22.7%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年的亿美元。不过,这一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。

  目前,全球已有伊布替尼(强生公司)、阿卡替尼、泽布替尼(百济神州)、Tirabrutinib和奥布替尼(诺诚健华)共5款BTK抑制剂获批上市,且伊布替尼、泽布替尼和奥布替尼已在国内上市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泽布替尼是首个获FDA批准上市的国产抗癌药,实现了本土创新药出海“零的突破”,且至今已在全球40个国家获批上市,全面覆盖欧美主流市场,并正在拓展新兴市场。

  伊布替尼作为最早获批的BTK抑制剂,凭借先发优势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。据统计,年伊布替尼市场份额达67.2%,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为24.6%,而奥布替尼仅有8.2%(上市时间较短)。全球和中国有数款在研BTK抑制剂针对B细胞淋巴瘤开展临床试验,未来若获批上市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。

  另外,诺诚健华的ICP-、ICP-等重磅在研产品也因为竞品增多,面临压力。

  招股书中显示,诺诚健华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达到86.1%,其中第一大客户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占比37%。总体来说,由于诺诚健华客户集中度较高,对奥布替尼这一项产品的依赖性很高,在竞争之下,其后续商业化并非高枕无忧。

  03

  银行存款达59.2亿,

  准备科创板募资40亿

  对于未来发展,诺诚健华表示,将继续挖掘奥布替尼的临床价值,加深在实体瘤治疗领域的产品布局,并通过内部研发和商务拓展进一步构建储备丰富的产品线,建设大分子生物药研发能力,形成小分子药物与生物药共同发展的研发模式,为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药物治疗选择。

  但随着研发管线的不断推进,诺诚健华的研发费用也在不断攀升(表2)。

  

  -年,其研发费用分别为2.34亿元、4.23亿元、7.33亿元,占营业收入比重为.99%、.45%、69.22%,其中年研发投入占营收规模比达到70.25%。此次科创板上市拟募集的40亿元资金中,也将有21.51亿元投入新药研发,占比超过了50%。除了奥布替尼外,诺诚健华还有9款产品处于Ⅰ/Ⅱ/Ⅲ期临床试验阶段,6款产品处于临床前阶段,研发费用短期应该很难缩减。

  如前文提到,年3月港股上市,诺诚健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24.16亿港元,主要投入于产品开发及商业化,计划于年下半年全部使用完毕。

  年,诺诚健华又进行了一次定向增发,募集了近30.42亿港元。

  两次募资之后,截至年12月底,诺诚健华货币资金余额达59.7亿元,占公司同期资产总额的80.51%。其中,银行存款就有59.2亿元,当期的利息收入就有1.35亿元。

  此次科创板上市,诺诚健华计划募资的40亿元,是此前港股IPO募集资金规模的2倍。新募集的资金,计划投向新药研发项目、药物研发平台升级项目、营销网络建设项目、信息化建设项目、补充流动资金。

  账上“趴”着大量资金的诺诚健华,为何又来A股大举募资?对于药企而言,新药研发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,且前期需要巨大的开支。通过上市融资以积累足够的安全垫,亦在情理之中。

  Wind统计显示,-年,诺诚健华的研发费用累计超过15亿元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其中很大部分运用在股权激励上。

  公开资料显示,诺诚健华正在执行的股权激励计划为年、年和年的首次公开发售前激励计划。其中,年及年激励计划的有效期至年9月;年激励计划的有效期至年11月。

  年3月16日,根据年激励计划,诺诚健华再将万股行权价格为0.美元/股的受限制股份单位,授予若干名符合条件的员工。

  统计数据显示,-年,诺诚健华产生的股权激励费用分别为0.66亿元、2.16亿元及1.26亿元,占期间费用的比例分别为28.14%、56.81%和12.88%。同期,诺诚健华研发费用中的股权激励费用分别为0.39亿元、1.84亿元和0.57亿元,占研发费用比例分别为5.38%、43.51%和24.41%,占股权激励总额的比例高达59.09%、85.19%和45.23%。

  诺诚健华大比例的研发资金投入于股权激励,不仅在证券市场引发   事实上,-年,诺诚健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-0.2亿元、-2.98亿元和1.67亿元。诺诚健华也在招股书中坦言:“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产生的股权激励费用,对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。”

  年12月15日,中国创新药“一哥”百济神州登陆科创板,发行价达.6元/股,开盘即破发,盘中一度跌近20%。此后,亚虹医药()、荣昌生物()、迈威生物登陆科创板后,无不是上市即破发。总体来看,当前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企已从热情步入冷淡,市场环境并不算友好。

  此前,大量的资金在“跟随创新”项目,但相关药品却在上市后即陷入价格战,这一领域也颇为内卷,不少药企的商业化情况都不及市场预期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药企上市后破发或是资本市场的“用脚投票”。如此持续下去,对资金有巨大需求的创新药行业或迎来一轮寒潮。

  此时回归A股的诺诚健华,将获投资者如何看待呢?无疑的是,“A+H”两地上市之后,其受到的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qiannianjiana.com/qnjcd/12237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千年健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