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我中医中药之:苦参(-9-29)
——作者:元平
苦参,双子叶豆科槐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稀呈灌木状,通常高1米左右稀达2米,茎具纹棱幼时疏被柔毛后无毛,羽状复叶披针状线形渐尖,小叶互生或近对生纸质形状多变椭圆形卵形披针形至披针状线形,总状花序顶生花多数疏或稍密,结荚果,种子呈不明显串珠状成熟后开裂成4瓣有种子1-5粒,花期6-8月,果期7-10月。
苦参又名:地槐、好汉枝、山槐子、野槐、水槐、菟槐、骄槐、白茎、虎麻、岑茎、禄白、陵郎、白萼、苦骨、川参、凤凰爪、牛参等;《本草正义》曰:苦参,大苦大寒,退热泄降,荡涤湿火,其功效与芩、连、龙胆皆相近,而苦参之苦愈甚,其燥尤烈,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,较之芩、连力量益烈,然毒风恶癞,非此不除。
苦参是有故事的:相传,在很久以前,有个孤苦伶仃的放牛娃给地主家放牛过活,有一次身上长满了疮,而地主家里人和村民的身上也长满了疮,可是地主不由分说,蛮横地认为这“疮”是放牛娃传染给他们家里人和大家的。于是,地主就下令追杀放牛娃。
放牛娃被地主追杀至死,死后就变成了一棵叫“苦参”的草;有一天夜里,村里人(除地主一家外)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都做了一个梦,梦见了放牛娃告诉他们说:你们去把苦参的根挖来煮水喝,身上的疮就会好。果然穷苦的村民们喝了苦参根煮的水,身上的疮都好了;只有地主一家喝的是苦参种子煮的水,身上的疮就是不好;这事村民们都知道,可就是不告诉地主一家应该吃的是苦参的根。
苦参原产于我国,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海拔米以下的广大地区,而以山西、湖北、河南、河北产量较大;野生常见于山坡、沙地、草坡、灌木林、田野附近、路旁、沙质地和红壤地的向阳处;世界上印度、日本、朝鲜、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亦有分布。
苦参在我国她是一位中药:《中国药典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纲目》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、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、《湖南药物志》、《本草从新》、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、《本草新编》、《药性论》、《唐本草》、《日华子本草》、《珍珠囊》、《滇南本草》、《本草经集注》、《医学入门》、《补缺肘后方》、《积德堂经验方》、《仁斋直指方》、《医方摘要》、《王秋泉家秘》、《普济方》、《姚僧坦集验方》、《本草经百种录》等多有记载。
其性味:苦、寒;归经:入肝、肾、大肠、小肠经;功能主治:清热、燥湿、杀虫;治热毒血痢、肠风下血、黄疸、赤白带下、小儿肺炎、疳积、急性扁桃体炎、痔漏、脱肛、皮肤瘙痒、疥癞恶疮、阴疮湿痒、瘰疬、烫伤;外治滴虫性阴道炎;注意:脾胃虚寒者忌服。《本草经疏》曰:久服能损肾气,肝、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。
一副对联37味中药
上联:阳春三月/天仙红娘子/龙骨玉肉/
首乌容少/一点朱砂痣/面扑天花粉/
头插金银花/身穿罗布麻/项带珍珠/腰挂珊瑚/
怀抱太子/在重楼连翘百步/
仰望天南星/盼槟榔/
下联:冰雪连天/日人白头翁/血竭陈皮/
满面花椒/两撮银柴胡/背搓猪牙皂/
足登棉皮鞋/披挂穿山甲/颈缠金缨/胸佩琥珀/
手拄虎杖/上常山独活千年/
欲成威灵仙/弃鼠妇/
横联:各有远志/
——对联内包括了阳春砂、天仙子、红娘子、龙骨、玉果(肉苁蓉)、何首乌、朱砂、天花粉、金银花、罗布麻、珍珠、珊瑚、太子参、重楼、连翘、百部、天南星、槟榔、雪莲、薏苡仁、白头翁、血竭、陈皮、花椒、银柴胡、猪牙皂、绵萆薢、穿山甲、金缨子、琥珀、虎杖、常山、独活、千年健、威灵仙、鼠妇虫、远志共37味中药。
元平,生于50年代初,是在新中国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,为此我深感荣幸与自豪。胜利得来不易,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如今老了,不回避老,活到老学到老,做能做的,做该做的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岁月沉淀了心香一片,山河展示出最美的模样,不为写作,只因最真的情怀;不为迎合,执笔那一处本我。
点击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qiannianjiana.com/qnjpz/8741.html